
美国联邦法院法官到前海访问国际仲裁院
发布时间:2014-04-03 08:00:00
根据特区立法的规定,为持续提升前海的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形象,促进法治示范区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推进以强化独立性和开放性为目标的国际仲裁服务创新,引起了境内外法律界和工商界对前海国际化商事法律环境的关注。
2014年4月2日,美国联邦第三巡回上诉法院法官D. Brooks Smith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院前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专程到前海参观,访问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国际仲裁院郭晓文理事长、刘晓春院长、前海管理局经发处沈华新处长等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前海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客人对深圳国际仲裁院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前海开展的国际仲裁创新特别感兴趣。双方就不同法律体系下的庭审制度、庭审语言、法律适用、仲裁裁决的跨境执行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国际仲裁院开创了中国内地仲裁裁决依照1958年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获得境外法院强制执行的先例。三十多年来,仲裁当事人来自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调解当事人来自九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为国家开放战略的组成部分,前海国际化法治环境建设,成为境内外法律人士的关注热点。前海仲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空间,以及仲裁裁决的跨国执行,也是本次交流中双方重点讨论的议题。
D. Brooks Smith法官是美国第三巡回上诉法院的现任法官,他担任联邦法院法官职务已有26年之久,同时,他也是美国联邦法院空间与设施委员会主席、联邦刑事法律委员会的成员。Philip McConnaughay院长是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现任院长、法学教授,也是深圳国际仲裁院聘任的美国籍仲裁员。国际仲裁知名专家、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深圳市政府建设国际化城市顾问委员会委员Peter Malanczuk教授促成了上述访问交流。
客人在郭晓文理事长和刘晓春院长的陪同下,还参观了前海商事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