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正式挂牌
发布时间:2013-09-23 09:00:00
2013年9月22日上午,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举行挂牌仪式。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郭晓文、秘书长刘晓春,香港中联办法律部副部长刘春华,香港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主席叶成庆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中联办法律部刘春华副部长表示,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正式挂牌是前海改革先行先试的一件大事,是前海国际仲裁创新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粤港两地仲裁界合作的一件大事。他指出,深圳市在前海深港合作区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法律服务发展,努力搭建粤港合作平台,拓展了香港法律服务业发展空间,同时为营造前海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他特别提到,深圳国际仲裁院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了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成员和仲裁员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香港等境外地区或国家。香港法律界人士可以以理事、仲裁员、调解专家、专家证人和代理人等多种身份在前海参加国际仲裁院的决策和业务,提供全方位的仲裁服务,充分体现了深圳国际仲裁院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强粤港法律服务合作交流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方向。他认为,当前深圳正处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两地法律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前景光明、空间广阔。香港中联办作为中央驻港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和促进粤港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去年6月,中联办郭晓莉副主任亲自带队出席了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粤港(前海)合作启动仪式,见证了深圳国际仲裁院与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律师会、香港仲裁司学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学会东亚分会等多家香港法律机构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签署前海国际仲裁协议,搭建粤港多层次法律合作平台。他表示,今天再次与来自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等机构的香港法律界人士,在前海见证国际仲裁院的正式挂牌,完全有理由期待并相信,深圳国际仲裁院一定会契合粤港合作的发展需要,架起两地法律服务合作的桥梁,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做法,不断创新商事争议解决模式,积极向境内外企业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为推动内地与香港两地法律服务业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郭晓文指出,中国商事仲裁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30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区国际仲裁机构在香港工商界、法律界知名人士的呼吁和合作创建下应运而生,成为粤港澳地区第一个仲裁机构,也就是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前身。30年来,深圳国际仲裁院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了大量国际、国内商事争议,促进了特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仲裁案件当事人遍布全国各省市区和境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解当事人来自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前海以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三十年国际公信力为基础,创新国际商事仲裁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在中国率先引入法定机构的管理模式,建立境内和境外共建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国际仲裁院的独立性、公益性和仲裁的公信力。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员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180名境外仲裁员占总数的34.3%,形成中国内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仲裁员名册。郭晓文理事长代表4名境外理事和7名内地理事表示,前海的国际仲裁院是粤港澳共建的平台,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国际化平台。
香港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等机构组织三十多名香港法律界专业人士与内地仲裁员代表一起参加了挂牌仪式,还参观了前海国际仲裁庭和前海投资环境展示厅,他们对前海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表示赞赏和充满信心。香港律师会前会长、香港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主席叶成庆表示,前海的产业特点要求它必须用国际法律的机制来调节经济运作,香港跟内地采用不同的法律制度,需要一个平台将两种制度衔接起来,深圳国际仲裁院建立了这样的平台,这是第一步,内地与香港的法律合作将会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
部分媒体及相关机构报道链接:
前海管理局: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第一财经日报:
NBD每日经济新闻:
南方日报:
凤凰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